和肿瘤赛跑,中国新医药的创新速度

动脉网
关注

编者按:肿瘤,是人类最可怕的杀手。无论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还是医生来说,肿瘤都是一个讳莫如深,难以解决的世纪难题。在悉达多·穆克吉的《众病之王:癌症传》中,把人类对抗这个古老病魔的历史写得波澜壮阔,惊心动魄,他是如此描述肿瘤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疾病,一篇永不服输的战斗檄文,一场你我无法选择的斗争。”

在人类的抗癌史上,人们对肿瘤的治疗手段在不断的进步,对肿瘤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的手术切除,发展到第二阶段的放化疗,再到现在的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肿瘤的治疗方式在不断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也在提升。虽然,我们离最终攻克肿瘤还有很远,但是相信技术的进步,会让我们离这个里程碑越来越近。动脉新医药公众号(biobeat1)希望能够用我们的文字,记录创新药、创新治疗、生物领域的发展,为行业的进步,为各种疾病的治愈做出自己的贡献。

虽然已经是1月,但是北京的艳阳照在苏南(化名)的身上,已经有了初春的感觉。在车上,苏南的母亲在整理病历、处方等资料,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缺失。车停到了一家位于航天桥的药房附近,一个小时之后,苏南和母亲完成了下一个月的免费赠药领取手续走了出来。

她们手上的药品名字是盐酸埃克替尼片,商品名为凯美纳。这是贝达药业于2011年上市的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为靶标的靶向抗癌药,第一个适应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药盒的左下方印刷有红色的“后续免费用药专供”字样,这是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和贝达药业为肺癌患者推出的免费用药活动。项目规定6个月购买埃克替尼满26盒,同时满足肿瘤无耐药、无进展等条件后,就可以申请后续的免费用药。从苏南母亲拿到肺癌复发的诊断报告开始,目前已经吃了两年的埃克替尼,其中一年半为免费用药。

苏南的母亲是在2010年的时候,确诊为右下肺中分化腺癌IV期的。“那是一个普通的夏日,平时身体健康的母亲晚上突然觉得胸口痛,第二天我们兄妹两人赶紧送去医院检查,最后CT结果显示极有可能是中晚期肺癌。”苏南回忆起当时母亲刚患病的时候,心情很平静。“可当时完全不是这样,兄妹两人抱头痛哭,感觉天都要塌了。晚期肺癌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无法治疗的绝症。”

虽然在2010年,进口靶向药阿斯利康EGFR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易瑞沙)已经在国内上市,但是极其昂贵的价格并不是大多数患者治疗的第一选择,单月药费接近2万,普通家庭无法承受。

苏南也同样因为费用的原因,首先为母亲选择了手术治疗的方案,配合化疗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治疗。手术完成后,苏南母亲的状态非常不错,时常和朋友各地旅行散心,也忘记了曾经患过肿瘤这回事。

2016年,苏南母亲复查发现肺结节,确诊肺癌复发。好在这个时候,国产的靶向药埃克替尼已经上市,价格要远远低于吉非替尼。在医生的推荐下,苏南母亲开始了靶向治疗。而且在半年购买6万多的药品之后,后续的免费赠药项目也大大减轻了苏南的经济压力。

苏南母亲虽然不幸罹患肺癌晚期,但是医学手段的进步延长了她的生存时间,从2011年起一直在带癌生存。这是一个现实版的《我不是药神》的故事,但是和电影中结局不一样的是,国产创新药的出现和国家医保政策的支持,延长了苏南母亲的生命,挽救了苏南的家庭。虽然母亲的肺癌并没有完全根治,但是至少没有进展变得更严重。

2017年,埃克替尼降价超过50%,2018年,包括凯美纳在内的17种抗癌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治疗费用的大幅度降低让更多的肺癌患者能够用得起靶向药。

首款国产靶向抗癌新药诞生

2002年,贝达药业的三位创始人丁列明、张晓东、王印祥,带着美国的设想和创新设计回国创业。王印祥博士在研究易瑞沙和特罗凯化学结构的基础上,找到了EGFR激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通式。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筛选,发现了埃克替尼这一新的结构式。2003年1月,贝达药业在杭州成立,公司名来自于“Better Medicine,Better Life”。

在经历了前期的基础药学、细胞学、酶学、动物学等方面研究之后,埃克替尼来到了临床试验阶段。贝达药业团队基于药品的信心,想要联系北京协和医院主持临床试验。但是作为国内知名医院,协和有非常多的临床试验项目在进行,贝达药业当时也并不为人知,试验请求屡次被拒。

最后,王印祥博士和丁列明博士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说服协和医院接下了这个项目。2006年,埃克替尼的临床试验同时在北京协和医院和浙大附属医院展开。

临床试验能力的缺乏,是中国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最大的痛点。在中国,由于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资源匮乏、审批流程和院内机制不灵活等原因,国内临床试验普遍出现进度滞后。临床试验机构的资质认证和临床试验的审批制度复杂,企业缺乏经验丰富的医学官,临床机构缺乏从事临床研究的人才布局,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新药领域的快速发展。

虽然贝达药业在早期临床试验阶段,便设计了一套完备、有说服力的试验方案,最终通过医院、病人、企业三方的配合,把埃克替尼的试验结果做得非常出色,但是整个试验方案的推进也是一波三折。除了初期的临床试验艰难获得协和医院的支持,后期试验也遇到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埃克替尼在协和医院的健康受试者实验过程进行得非常安全和顺利,紧接着在2007年开展Ⅰ期临床试验。在Ⅰ期试验获得比较好的结果之后,随后的Ⅱ、Ⅲ期试验陆续获批。为了将临床试验做扎实,贝达药业决定在Ⅲ期试验中采用当时已经上市的吉非替尼作为对照组,做1:1头对头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ICOGEN Ⅲ期临床试验

2008年,埃克替尼的Ⅲ期临床试验启动前,贝达药业的管理团队既没有选择和生物类似药的头对头,也没有选择安慰剂对比,而是选择了吉非替尼。他们认为这样的方案设计会使得试验结果更加有说服力,但也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

埃克替尼ICOGEN Ⅲ期临床试验是全球第一个激酶抑制剂互为对照的注册Ⅲ期临床试验,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当时吉非替尼在国内的售价达到了550/片,整个试验光是购买对比参照的吉非替尼(易瑞沙)投入就在2500万元左右,整个试验成本需要4800万元。这笔钱,对于当时还很弱小的贝达药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以往的头对头试验失败案例非常多,贝达团队和天使投资机构坐在一起,讲述了选择做头对头试验的原因,深夜长谈后最终说服投资机构按原方案进行。2009年1月,埃克替尼的Ⅲ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当时几乎全国最好的肿瘤医院都参与了这一试验,PI(主要研究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担任,Co-PI(合作研究者)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担任,医科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长沙、西安、重庆、长春等9个城市27家医院参与多中心试验。试验总入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0人,历经10个月后在2009年11月13日完成,剔除一例不合格患者后入组总人数399人。埃克替尼组200人,吉非替尼组199人。试验主要观察的指标是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不良反应。

同时,贝达药业聘请了国内知名的临床CRO公司泰格医药负责Ⅲ期临床试验,自己也成立了医学部全程参与。甚至为了确保试验质量,王印祥博士和当时公司的另一位高管亲自当起了CRA(临床监查员),亲自负责全国27家医院的临床督查。

临床试验开展后,资金压力一直是丁列明团队的最大问题。作为当时国内创新药的明星项目,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火炬计划”、“863专项计划”,特别是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金一直在为贝达药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巨大的缺口仍然无法弥补。特别是2009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跨国投资机构资金链断裂,已经无法支持贝达药业接下来的试验工作。

在这个紧要关头上,2010年初,礼来亚洲基金对贝达药业进行了A轮投资,这也是礼来亚洲基金近十年来最重要的一笔投资。此次融资主要用于增强贝达药业的研发产品线,特别是用于完成盐酸埃克替尼在中国的临床研究和注册审批。礼来亚洲基金的投资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更为贝达药业带来了礼来丰富的市场经验和行业资源。

2010年5月,ICOGEN试验的开盲结果在杭州进行,这是一个令贝达研发团队和临床试验机构异常紧张的时刻。一旦结果不理想,不仅意味着贝达药业近十年的研究心血付诸东流,也意味着投资人、企业、国家的巨大投资打了水漂。

令人兴奋的是,最后的开盲结果显示,埃克替尼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二、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和吉非替尼相当,不良反应更少。

整体曲线相比吉非替尼略高,主要终点PFS(月),埃克替尼为4.6月,吉非替尼为3.4月,中位PFS提高了1.2个月,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次要终点TTP,埃克替尼中位TTP延长了1.5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常见不良反应埃克替尼更少,总不良事件统计为60.5%,吉非替尼为70.4%,埃克替尼的安全性更好、患者耐受度更佳。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