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命的医疗“独角兽”!

多肽链
关注

image.png

一眼天堂,一眼地狱。

同样被奉为医疗行业独角兽的两家公司,药明康德风光上市,直指千亿市值,而曾被无数机构追捧的远程视界,几乎是一夜崩塌,沦为众人口中的“骗局”。

image.png

飞仙的药明康德

2018年5月8日15:00,挂着沪交所证券代表“603259”的药明康德终盘报收31.1元,上涨43.98%。

11年前,药明康德就曾赴纽交所上市,8年后的2015年12月,其创始人李革完成药明康德的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退市的原因之一就是为回归A股市场,让中国的投资者分享到中国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努力的成果。

李革被国内媒体称为中国医药研发外包(CRO)产业的开创者、第一人。1989年,李革与后来成为他妻子与创业合伙人的陈宁,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取得哥大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2000年12月,李革与妻子陈宁回国,在上海一隅与另两位合伙人刘晓钟、张朝晖创立药明康德,试图打破中国原研药被国外药企长期垄断的市场格局,也自此开启了中国CRO行业的发展。

1999年,受邀回母校演讲的李革在考察国内市场时发现,中国的原研药被国外药企一统天下,而集中在科研院所的新药研发,商业转化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媒介。于是李革决定回国创业,做中国医药(600056,股吧)研发的服务外包。

在此之前,李革曾以公司合伙人与创始科学家的身份任职生物技术公司Pharmacopeia Inc,也就是后来纳斯达克上市的医药公司PDD。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段经历的李革,看到了国内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的重要机遇,使得药明康德注定会成为一个行业的开创者。

从新千年到今天的18年时间里,药明康德始终致力于为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以全产业链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各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同时,公司还在境外提供医疗器械检测及境外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

如今,药明康德已经是全球医药研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家中国公司,在其3000多个客户名单列表上,包括了辉瑞、礼来、默沙东等全球多家知名药企200多个临床I-II 期、30 多个临床III 期及商业化阶段的小分子化学药生产。

2017年美国药监局(FDA)批准的新药中,有70%来自药明康德的合作伙伴。而其招股说明书,2015年药明康德的CRO服务市场份额已经排名全球第11位,也是稳居中国第1位。

作为2018年第一支登陆A股市场的独角兽公司,市场的关注度加上行业给出的“创新溢价”,药明康德很可能成为即恒瑞医药、康美药业、复星医药、云南白药后的又一家千亿市值的医药公司。而此前就已经出现在胡润百富榜上的李革与赵宁的夫妻档,也将会把身价排名提升一大截。

下坠的远程视界

不知道眼望“独角兽”药明康德上市,韩纯善心情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远程视界的创始人、董事长,韩春善眼下一定是在崩塌的深渊里焦头烂额。

在刚刚过去的4月里,100多名代理商追债上门,让这家年收入60亿元的明星公司一下子陷入到了看似万劫不复的泥沼之中。

4月10日、4月14日、4月21日,远程视界分别召开了代理商、融资租赁公司、地方医院院长协商会,试图解决他们的诉求——还钱。但这次远程视界所面对的是高达几十亿元的债务。

其实,远程视界曾今所讲的“故事”,当初还是蛮吸引这些上门的债主和投资人的:大批量采购,比市场价更低的价格买进医疗设备,继而以较高价格销售给融资租赁公司,后者联合远程视界以O2O平台的优势,在基层合作医院中拓展融资租赁业务。

说白了,远程视界就是一个“攒局者”,其业务本质就是联合拥有技术的大院专家向医疗技术水平落后的县市级医疗机构“赋能”,同时“免费”为地方医院投放设备。

虽然从逻辑上讲,远程视界的商业模式和其所构筑的盈利模式是说得通的,但在实际操作上,韩春善还是乐观的估算了互联网远程医疗与羸弱的基层医疗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曾经鼓噪着颠覆传统医疗,帮助医改攻关核心矛盾问题的互联网医疗,一夜之间获得大笔融资,但很快就验证了那样的互联网医疗是伪命题。于是,又在一夜之间,互联网医疗成了投资圈的“坟场”。

2012年创办的远程视界算是在这座“坟场”里爬出来的,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毕竟它的模式更贴近医疗服务领域的本质和规律,也确实从逻辑上能够解决“痛点”问题,因而被一轮一轮的投资人捧为“独角兽”。

说不清是资本的追捧让韩春善陷入狂热的快速扩张,还是韩春善利用了资本的贪婪制造了这么一个“坑”。但结果就是背负着风险责任大头的远程视界,因为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倒下,便陷入了资金链绷断的深渊。

远程视界事件爆发至今,不仅是这个昔日风光无限的独角兽被近50亿元债务托身而迅速坠落,还牵引着900多家地方医院、48家融资租赁公司、上千代理商、几千名员工甚至物业公司的利益难以善终。

即便远程视界能够渡此劫难,这一事件也都会对整个互联网医疗领域带来负向的冲击。“独角兽”在医疗行业里,真不是靠资本就能堆起来的。

从这两家不同命的医疗“独角兽”身上,我们所能抽取的教训就是模式制胜远不如技术制胜来得真实、可靠。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